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开拓国际化办学新格局,这个“第一”不容易

谈到留学生教育,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全英文专业建设项目值得说说。该项目是北京科技大学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针对留学生本科全英文授课的专业,于2018级首届推出。本次访谈邀请了该项目的主要参与人马鸿志教授与我们分享初创该专业的心路历程。

1.jpg

2016年  马鸿志教授带队来华留学生“感知中国”环保之旅

能环学院的来华留学生全英文专业建设项目始于2009年。当时学校主推研究生全留学生授课,时任土环学院环境工程系主任的宋存义教授与现任系主任李子富教授、马鸿志教授、李天昕教授、张玲玲教授等教师一起,联合研究生院、留学生中心推出了土环学院来华留学生研究生的全英文课程,一直延续至今,积累了多届留学生研究生的培养经验。2016-2017年左右,国际学生中心向土环学院提出了本科全英文授课的希望。基于研究生全英文授课的基础和自身国际化课堂建设成效,本着要做就把事情做好的心态,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开始了本科全英文专业建设项目的探索。万事开头难。项目初期,老师们原以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可以和当时已进展得有声有色的材料国际班合并上课,能环学院的老师们只需解决专业课,然而开班后大家才发现材料国际班的授课方式并不适合来华留学生,要想创造全留学生的英文授课本科班,需要众多理工科学院的基础课支持。回想项目初创当时的重重困难,马教授表示一路是“摸着石头”过来的,因此现在也特别感谢当时学校学院的各位老师,包括时任教务处本科生教学的申亚楠处长和协助开设诸如数理化、电工、力学等工科基础学科的兄弟学院。匆忙的筹备之后迎来了第一届全英文授课本科学生。2018年环境工程专业招收6名国际学生。初创时期的困难除了生源少,师资和教材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课要正常上,却缺少合适的教材,授课教师人手也不足,老师们硬是用一腔热情,凭借多年教学经验,结合研究生的培养经验,逐步将本科生的课程开展起来,并日益完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的路越走越宽了——得益于学校对国际化建设的重视,该项目的现状正逐步好转——充足的经费支持、积极的教学探讨、开放的意见通道、科学的工作量认定办法、丰富的国内外交流等等政策,让很多老师愈加感兴趣,环境工程专业课报名课程建设的比率也在增长,本科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正在慢慢走向专业化。

2.jpg

2016年  马鸿志教授向来华留学生讲解中水的产生


谈到同一门全英文课程在不同学习阶段之间的区别,马鸿志教授指出,本科生侧重专业原理的学习,研究生更多偏重机理与应用。“这个事儿既然我做了,就要做好。”马教授的话大概也表达了环境工程专业所有本科全英文项目教师的心声,以真诚示与学生,最终也会收获真诚的回馈。马鸿志教授说,许多来华留学生在中国学习后,成为了知华爱华的朋友,这让教导来华留学生的各位老师也非常感动,在这样真挚的师生情谊之下,过往的学生们也协助老师们拓展了与不少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如中蒙合作,中奥合作,切实提升了北京科技大学的国际交流和科研水平。来华留学生教育更成为了北京科技大学环境专业的特色,环境专业的教师一直以国际化、重实践作为专业发展的特色,希望今后会进一步完善提高国际化教学和科研,让更多教师有意愿有动力投身到留学生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之中。

目前,该项目仍然面临着班级学生人数少、教育教学评奖受限、教师动力不足等困难,学院也有扩大招生的诉求,正在积极和国际学生中心进行探讨。同时环境工程专业同时也在积极建立国际学生校友资源网,通过多种渠道共同探索招生和培养的途径。学校本科留学生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目前仍处于初创阶段,还需要各种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提升,能否逐步实现国际学生和中国学生在全英文课程中的共同学习,推动国际学生和中国学生的趋同管理,是将来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标。同时,马鸿志教授谈到,我校的留学生生源越来越好,特别是有些研究生来自其他高校的本科留学生班,有些学生学习水平非常不错。反观我们的本科全英文专业建设项目,他有了新的担忧:“我们全英文授课的学生本科毕业到别的学校行不行,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所以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强化内部与外部的沟通渠道又显得尤为迫切,来华留学生的教务教学管理规范化也成为亟待理顺的重要议题。随着各种来华政策的放开,各国来华留学生回到学校。课程不需要在线上进行了,大家可以面对面交流了,之前环境专业的重实习实践的教学方法又可以开始实施了。马鸿志教授表示对该项目的教学更有信心了,“(困难或危险等)不能作为不带留学生出去的理由,我觉得你既然来中国了,我就把你作为一样的学生,你只有真心对待别人,人家才会真心对待你。”                       3.jpg

2018年  马鸿志教授带队来华留学生槐房再生水厂实践教学

谈到环境专业本科全英文专业建设项目的这个“第一”,马鸿志教授看得很平淡,“未经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他借用这首诗来形容自己当这个“第一名”的心情。第一很多层面意味着很辛苦,是开疆拓土而非坐享其成,开拓时要让一件事做得起来,必须想办法让更多人看到或意识到做这件事的意义。“我们做的过程中也很难,可反过来,这些都是经历。想推动这些事,想让学校的国际化教育上一定的档次,必须创造一定的氛围。成长过程中给我们点试错空间,也要充分考虑到时代正在变迁,制定政策时也可以更切实考虑到我们。”环境专业本科全英文专业的教师希望在尝试中能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宽容。总结起来,马鸿志教授表示对学校、对国际学生中心、对学院一路以来给予的支持深表感谢,能坚持到现在与这些实在的支持分不开。他表示,国际化是好事,要坚持,要认真,克服困难一定得做下去。而且,未来希望可以打造成真正国际化的专业,打造像材料国际班那样拥有“进入材料班,一脚踏进斯坦福”的口碑,来华留学生应该加强包括如校际交流计划的中外学生交流。“教学是一个辛苦活,更是一个良心活,投入进来要做的事情特别多,我们希望做一个纯粹的国际班,当留学生比例真正提升上去了,我们会得到更多认可的。”马鸿志教授言辞恳切。环境专业北科全英文授课团队正在茁壮发展,现阶段队伍人数已逾60人,多数有留学和出国经历,来华留学生的课程日益增加,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了。如果更好的将招生、教学和就业等工作做好,来华教育就会更好的推动下去。

4.jpg

2019年  马鸿志教授在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研讨会

马鸿志教授向有意向申请本科全英文专业建设项目的其他专业老师建议,不要畏难,一旦做起来,没有那么难,起步阶段的压力挺过去,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搭建基础课互通平台,将专业课程建设好就一定能做起来。在教学方面,马鸿志教授很笃定要把拿到的项目做好,要走出去请进来,组织一些诸如教学会议、兄弟院校的共同交流会议等等,归根结底,要做好本科全英文专业建设项目,根本还是要把大纲、教材、师资做好,有了好的基础平台,学校在教学、招生就业、校友文化三个大块共同发力,共同构建学校开放多元的国际化办学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