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28日,北京科技大学组织来自安哥拉、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等16个国家的22名国际学生走进合肥、绍兴、义乌和杭州,开展“中国国情教育”移动课堂暨“文化浸润 实践筑梦”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10月24日,国际学生首先来到宝武资源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安徽罗河矿现场研学。国际学生们参观了罗河矿智慧指挥中心,对井下电机车无人驾驶系统、斜坡道智慧交通控制系统、一键充填系统等高新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在“三井合一”集控室国际学生们直观的了解到集控平台如何通过技术革新来提升传统矿业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在井下铲运机远程遥控室内,国际学生们通过实操演示,详细了解了铲运机远程遥控操作的全过程。
参观结束后,宝武资源与国际师生进行了座谈交流。双方就矿业资源领域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校企合作达成共识。一天的时间里,国际学生认真聆听,主动提问,积极动手,对中国的矿业工程领域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纷纷表示十分期待毕业后能加入宝武资源这样优秀的企业。
国际学生来到绍兴,通过实地参观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和鲁迅博物馆,聆听鲁迅先生的故事,感受其文采风范和民族情怀。国际学生欣赏和领略了安昌古镇和柯岩的独特魅力,走进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园林住所兰亭,国际学生在曲水流觞中感受了1600多年前兰亭雅集,加深了对中国书法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第三天国际学生前往义乌国际商贸城,近距离感知中国电商经济的蓬勃发展,理解义乌作为全球贸易重要枢纽的优势。特别是在商贸城五区国际商品交易专区,站在“一带一路”路线的沙盘前,国际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中欧班列”所承载的意义。
为了帮助来华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灿烂历史文明,感知悠久丝路文化,在学校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帮助下,国际学生来到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展“行知中国”移动课堂。国际学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丝路馆、织造馆、锦绣廊、时装馆等多个场馆,欣赏了不同时期不同工艺的丝织品,感受了织造技术的进步与革新。博物馆杨海亮老师亲自带领国际学生们走进文保中心,了解丝绸保护、检测、修复等技术和仪器。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参观,他们不仅对丝绸的历史、工艺和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入地了解,而且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国际学生还观看了《杭州千古情》实景表演,演出以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把杭州这块充满传奇的土地上发生过的恢弘史诗浓缩成有震撼力、感染力的篇章,让每一位国际学生感受了杭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美丽的西子湖畔,也留下了国际小贝壳们文化探寻之旅的深深足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经历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最美的相遇。此次研学活动中,国际学生们通过亲身实践,亲身感悟到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中国企业发展的加速度,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国际学生们认真参观并用心记录,撰写了图文并茂,详实生动的研学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注重对国际学生的多元化培养,组织开展“中国国情教育”移动课堂暨“文化浸润 实践筑梦”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带领国际学生走进企业一线,真实、全面、立体的了解中国企业,增进国际学生对优秀中华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成果的认知和了解,讲述好中国发展故事,促进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的理解与热爱。